世界杯积分榜_世界杯几年一届 - fjmzsy.com

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?殷墟甲骨文说商朝改革的事

6860

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,我想先问问大家,提起纣王,你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什么形象呢?是不是《封神演义》里那个沉迷酒色、残暴无道的昏君模样,像什么建造酒池肉林,发明炮烙之刑,杀妻诛子,残害忠良,反正坏事做尽,感觉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。但真实的历史,真的是这样吗?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这个事儿,而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,就藏在殷墟甲骨文里。

1936 年,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殷墟发掘的时候,发现了一批甲骨。这些甲骨可不得了,上面刻着的文字,为我们研究商代晚期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。在出土的 17 万片甲骨文中,涉及纣王,也就是帝辛时期的卜辞,有 2300 多处呢。这些甲骨,就像是从三千多年前穿越而来的信件,给我们展示了商朝灭亡前夕的真实景象。

咱们先来看看纣王的军事行动。在公元前 1076 年的一块甲骨上,刻着 “王命多子族征讨羌方,俘获三名首领,斩敌两千”。从这简单的刻文里,我们能看到,纣王在位期间,边境征战不断。其实,商朝的边境冲突不是一天两天了,长达百年的时间里,各个君王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。纣王的这些军事行动,不能单纯地被看作是他的残暴,这其实也是在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和稳定呀。就好比咱们现在保家卫国,不能说这是坏事对吧?

再来说说商朝的祭祀制度。考古发现,商朝王室祭祀频繁,平均每十天就得搞 2 到 3 次以人为祭品的仪式。这种习俗,在当时的宗教体系里根深蒂固,但从咱们现在的眼光看,那是相当残酷。而纣王呢,在执政期间对宗教体系进行了改革。他把祭祀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,这一做法,可严重损害了以比干为核心的祭司阶层的利益。在那个神权和王权紧密交织的时代,这简直就是捅了马蜂窝。从政治角度讲,纣王这是想强化王权,削弱神权对国家政治的干预。但他没想到,这一改革,让他得罪了一大批人,也为自己的统治埋下了隐患。

从殷墟的考古发现来看,纣王时期的城市发展迅速,规模不断扩大,生产规模也不小,这说明当时的国力并不弱。而且,在祭祀用品方面,纣王时期的祭器变得极为粗糙,跟之前的庄严精美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表明纣王对传统祭祀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。还有,甲骨文记载,纣王攻打东夷,俘获了数万人,他没像以前那样,把这些俘虏当作祭祀用的 “人牲”,而是让他们当奴隶。从甲骨文的不完全统计来看,纣王和他父亲执政 50 多年,祭祀牺牲的人数也就 104 人左右。这和之前大规模的人祭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,都指向了一个事实:纣王在进行宗教改革,减少人祭,推崇 “以人为本” 的思想。

可咱们再看看史书里对纣王的记载,像《史记》里说他 “沉湎酒色、穷兵黩武、重刑厚敛、拒谏饰非”,这些罪状,真的站得住脚吗?咱们就拿比干谏言而死这个事儿来说,这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记载,后来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深入研究,发现比干之死和《史记》里写的不太一样。现存比干墓寺庙中的碑文显示,比干比纣王晚死十多年,那显然不可能是被纣王所杀呀。还有炮烙之刑,据史料记载,这是夏桀发明的,怎么能算到纣王头上呢?

展开全文

那为什么后世会把纣王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呢?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。一方面,前朝历史大多是后朝写的,周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让自己推翻商朝变得名正言顺,很可能会夸大纣王的罪行,把他塑造成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暴君形象。另一方面,纣王这个人,智慧超群、能言善辩,可能不太愿意听臣子的忠言,这一点和隋炀帝杨广有点像,容易让人产生反感。

咱们再从纣王的用人政策来看,他打破传统,重用像飞廉、恶来这样出身卑微的人。在甲骨文中,有很多 “小臣 X” 之类的人名,这些人大多出身低微,但被纣王委以重任。这一做法,在当时的贵族阶层看来,简直是离经叛道。他们觉得纣王不任用同族兄弟,却任用四方逃亡的 “罪人”,这让纣王失去了很多贵族的支持。

综合殷墟甲骨文的记载和其他考古发现,咱们可以看到,纣王并不像传统史书里写的那样,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。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,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像宗教改革、用人政策改革等等。这些改革,有的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,比如减少人祭,体现了 “人本” 思想的回归;但有的改革,触动了旧贵族和祭司阶层的利益,导致他众叛亲离。所以说,纣王的形象,不能简单地用 “暴君” 两个字来概括,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,背后反映的,是商朝末年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变革。

好啦,今天关于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的讨论就到这儿啦。大家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想法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觉得我的视频还不错的,麻烦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,说不定好运就降临到你身上啦!

编辑

分享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X线分析及编码
视频太长了怎么剪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