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杯积分榜_世界杯几年一届 - fjmzsy.com

曹操为何杀杨修,不杀司马懿?

5100

第六十回中,书中写到有一位蜀人名叫章丘玉,他带来了川中的地图献于曹操。然而,曹操当时态度傲慢无礼,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,反而表现出一副目中无人的姿态。张松见状,便讥讽了曹操的随从们。就在此时,杨修登场。原文特意提到此人学识渊博,口才敏捷,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十分出众。张松一眼就看出杨修善于辩论、言辞锋利,但难测其内心。杨修自恃才高,往往轻视天下事务。寥寥几笔,便勾勒出他这个恃才傲物、让人不太喜欢的形象。

杨修的聪明,并非没有发挥的地方,但往往显得过于锋芒毕露,最终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。最典型的一次,是公元219年汉中之战。彼时曹操率大军与刘备争夺汉中。刘备凭借险要地势固守,曹军屡次受挫,伤亡惨重,进退维谷。曹操为此日夜忧心,难以决断。某晚,他随口说了句“鸡肋,鸡肋”,意指此战难舍难弃。此话被传作当晚的军中口令。恰逢行军主簿杨修,立即联想到“鸡肋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”,断定这是主公准备撤军的暗示,于是吩咐士兵收拾行李,提前做好撤退的准备。夏侯惇得知此事大惊,问其缘由。杨修一脸得意,直言:“如今攻打不得胜,继续驻军又无意义,魏王自然是打算班师回朝。”夏侯惇听后深以为然,也开始整顿军务。不多时,全军因杨修的举动而动荡不安。

深夜,曹操在营中巡视,见士卒已纷纷准备撤退,勃然大怒。追问之下得知是杨修擅自揣测军心并传播撤军之说,曹操顿时下令将杨修推出斩首,悬头于辕门。杨修就此结束了短暂而张扬的一生。

这个“鸡肋”的故事广为流传,人们常以此为例,感叹杨修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。在曹操多疑的性格下,杨修公开揭穿其心思,确实显得情商不足。可若从史实来看,事情并非如此。《三国志》等正史记载,杨修确实被曹操所杀,但原因与“鸡肋口令”关系不大。真实的情况是,曹操担忧权力交接之变,而杨修出身高门、才华横溢,又曾站队曹植,使其成为曹操忌惮的对象,最终被治罪处死。

从史实分析,表面上有三个原因:其一,杨修明确支持曹植,卷入了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;其二,杨修文才出众,口辩无双,威望不低;其三,他还是袁术的外甥,与旧势力有牵连。然而细究起来,这些理由未必成立。曹操本就善于任人唯才,不计前嫌,贾诩、张绣等旧敌都能被重用,因此“因外戚身份处死”的说法过于牵强。

展开全文

真正的关键在于,杨修不仅自身有才,其家族更是显赫非常。杨氏世代为官,母家袁氏更是“四世三公”,在朝堂上影响巨大。杨修为人交际广泛,善于逢迎,多方势力都有往来。曹操深知此人若继续成长,可能会成为未来不可控的隐患。相比之下,司马懿虽出身士族,却在当时并未显露过多锋芒,又因忠心辅佐曹丕而暂时获得信任。

由此可见,曹操杀杨修并非因小小“鸡肋”,而是出于对家族势力与政局稳定的长远考虑。他不是老糊涂,而是心思缜密的政治家,只不过杨修的聪明用错了地方,终究未能逃过这场权力漩涡的吞噬。

这便是杨修悲剧的真实原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舍人为什么要娶雏田
Fraps中怎么看帧数?Fraps中看帧数的方法